m1.jpg

Morgan Scott Peck (23 May 1936 – 25 September 2005)是一位美國精神病學家和暢銷書作家。其流傳度最廣的一本書是:The Road Less Traveled(發表于1978年)

People of the Lie(說謊的人們~愈合人類罪惡的期望)


首版于1983年出版。從其第一本作品出版後,此書接著其創作腳步繼續在其寫作生涯中留下烙印。Peck在來向他尋求其精神治療的幾位人士的真實故事中,以他們特別排斥任何形式上的治療方式為此故事的主軸。

他開始設想他們是屬于邪惡的一群,並接著描述了邪惡的心理特徵這方面的探討,提出這些個案的特殊情況,是有可能成為一個精神科個案診斷的結果。

m2.jpg


Peck在此書中著重于討論“邪惡”/“惡魔”。PECK認為“邪惡”的人,其特點在于自以為是的惡性循環心態。在此心態下,拒絕容忍不完美(罪惡),是一種積極而不是消極的心態,而其結果必定是有罪的。(吳承河律師的心態)


此綜合徵的預測結果所選定的對象是被邪惡具體侵害的無辜受害者(通常是兒童),而在這矛盾機制下所產生的罪惡,也正是“說謊的人們”裡重點被深入研究的心理狀態。(少年時期的泰成)


Peck以少年ROGER的家庭個案為其最典型的研究對象:Roger一位極度尊重父母的沮喪男孩。

m4.jpg

在一系列父母為他所做的決定下,其父母堂而皇之的的理由,往往微妙地扭曲了事實的歪曲真相。(傲秀父親以強制手段,一味以自己認為對兒子最有利的方式處理泰勳被殺事件,掩蓋了事實的真相)。

他們表現出的態度是一貫無視他們兒子的感情和意願,一致的去破壞Roger健康成長的機會。

以虛假的合理性和自我推斷的獨裁手法,由始至終認為本身的行徑,以及不管在哪一方面的處理手法,都不需對兒子的抑鬱症附上任何的責任,甚至表明他的病情屬于家族的遺傳,最終必定是不治之症。

m5.jpg

Peck對于“邪惡”的人/惡魔,作出了如許的特征總結:


-是堅持自我欺騙,意圖避免內疚和維護自我形象的完美


-自我所設下的騙局,后果是造成對其他人的欺騙


-通常痛恨以“愛”作為其欺騙的幌子,只為達到自我欺騙的目的,以求可以欺騙更多人


-濫用政治(其自私的情緒)力量


-對其所犯下的罪惡,保持高度的警惕之心,持續謊言不斷。


-邪惡的人并不會因為他們所犯下的罪惡而顯露出其特點,卻可以憑其自以為是的合理性(因欺騙而造成的破壞性)而顯露出其邪惡的心態。


-無法站在受害者的立場(替罪羔羊),設身處地為對方設想

m6.jpg

邪惡的人通常都可以意識到自己罪惡的深處,,但無法忍受自我反思的痛苦或承認他們自己是邪惡的。

因此,他們不斷地逃離他們所犯下的罪惡陰影中,把自己放置在擁有道德優越性的位置,集聚目光在關注他人身上的罪惡以減輕對自己的罪惡感。

對PECK來說,邪惡是一種極端的形式,也就是所謂的性格紊亂。

m7.jpg

Peck也討論了關于魔鬼(devil)的問題。

起初,他相信,99%的精神科醫生和大多數牧師的身上,魔鬼無法存在。但在開始相信現實中人類的邪惡本性之後,他開始思慮關于現實中的精神邪惡。

因為之後接觸了好幾個涉嫌者可能參與驅魔儀式的案件,他轉換了另一個信念,開始相信撒旦的存在。

Peck認為擁有罪惡因子的人,是罕見的。而人類著魔與成為邪惡的受害者,并不是邪惡本身成為惡魔的驅使者。

m8.jpg

一本博大精深,每一次讀,都可以獲得不同層面的頓悟。我家律師果然飽讀詩書!

“一絲執著,般若翻成毒藥”。

因為謊言形成的腐蝕劑,讓恨意蔓延滋長在心頭,像個龐大的陰影籠罩著整個生活重心。最後更把把所有力量和專注力,消耗掉在與這個影子打架,卻一無所獲,甚至與事無補。

越是如此越是將恨的根蔓延得更深,最後只能做同歸於盡才能解決問題。唉。。。傻子吳律師~(摸摸頭)

Jacket.aspx.jpg

作 者:Peck, M. Scott
出版社:Ignatius Pre
出版日:1997/12/1
ISBN:0684848597
語言:英文 規格:paperback 
分級:普級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瑤大媽 的頭像
    瑤大媽

    阿呆的幸福專賣店

    Cele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